制造业是“竟次”的,也就是追求低成本的,一旦成本提高,制造业就会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其他地区或者其他国家。
制造业转移到其他国家,造成的后果就是中国经济增长不可持续性,同时也会影响到货币价值的稳定性。
数字化转型的目的在于促使企业实现“降本、提收、增效”。
直白点说就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率,提高企业收入。
为了确保经济可持续增长,就应当从“竟次”型的增长变成“竟优”型的增长,为此就需要完成从制造大国向科技创新大国的转型。
制造业的数字化升级,是推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科技创新大国转变的契机。
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科技创新大国转变,就会有两个结果,一、实力增强;二、技术领先。
我们一直在喊着要挑战美国,首先我们要清楚到底要挑战美国什么。
首先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既不是要挑战美国金融霸权,也不是要挑战美国军事霸权。
美国的霸权不是基于军事力量,而是基于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商品、劳务、技术、以及金融资产的实力,且在诸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欧洲历史上曾经有两个霸主,一个是基于金融体系的荷兰,一个是基于军事力量的法国。
荷兰靠远洋贸易而崛起,以当时的大宗商品香料为货币锚,让本国的货币变为国际货币,同时,通过货币汇兑、现货与期货交易市场,推动金融深化,加强了荷兰货币的国际货币地位。
荷兰把货币用于金融投机,从而造成了史上著名的郁金香泡沫,随着泡沫破灭,荷兰经济走向衰落,其货币也随之失去国际货币的地位。
法郎从年开始成为国际货币,法郎国际化是由拿破仑战争推动的。
执政后的拿破仑率领法国军队,开始了一场与欧洲旧制度的战争。法军采取以战养战的做法,法军所到之处,便是法郎作为国际货币的流通之地,其他国家的居民自愿或者被迫接受法郎,不是因为愿意接受法国的新制度,就是因为本国旧制度走向解体所致。
法军在俄罗斯的战败,以及拿破仑在滑铁卢的失败,导致拿破仑战争的结束,法郎的国际货币地位也随之消逝。
各国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不是因为美国的金融霸权和军事霸权,而是要用美元购买美国的商品、劳务和技术。
所以我们要挑战的是美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品、劳务和技术。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制造业大国向科技创新大国转变。
制造业的数字化升级,不是简单的用芯片堆起来的,而是一场多层次和多维度的技术革命,芯片只是其中关键的一项。
最后我想说,完成制造业的数字化升级,不仅能使现有的中高端制造业留下来,还会使中高端制造业回流中国。
制造业的数字化升级,是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科技创新大国转变的关键,也意味着中国正式向美国发起挑战,挑战美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品、劳务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