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长马斯恩
开始本期介绍(扯皮)前,其实很想问问大家,大家觉得河南(荷兰)海军二战排名第几?
毕竟荷兰给我们的印象除了历史上“海上马车夫”的称号,全国到处都是一辈子都转啊转的风车,铺满全国的郁金香外,似乎与海军相关的只有一艘海盗船的名字——“飞翔的荷兰人”号了。
飞翔的荷兰人,传说中一艘注定在海上漂泊航行的幽灵船。
但其实,在二战时期欧洲范围内,荷兰也算是仅次于英法意德苏五强的欧洲第六位海军了。主要原因其实大家可从印度尼西亚当时的名字来窥探一二——荷属东印度,这么大的一块地,没有一个像样的海军来保卫确实不太可能。也因为这个原因,也让二战的荷兰海军成为了一支世界上罕见的海外殖民地舰队实力超过本土舰队实力的海军力量。
荷属东印度好处都有啥?虽然现在看来可能不是什么风水宝地,但是在当时,这里可是除了美国、伊朗、罗马尼亚外,第四大石油产区了。更不用提橡胶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不用想了,日本人一向对此十分敏感,所以荷兰人还真不得不搞一只像样的舰队来抗衡。
只是,尽管可以一厢情愿认为日本主力舰队会与美国主力舰队打的火热,剩下的日本仍有众多的重巡洋舰,而同时期荷兰人却只有几艘缩水的轻巡洋舰,真要打起仗来,怕不是要被平推的节奏。
荷属东印度地图所以作为非华盛顿条约签署国,荷兰海军开始设想一种类似战列巡洋舰的巨大舰种。甚至在决定要在年2月18日开始对2-3艘的战列巡洋舰的设计、订购和建造进行计划与估价。其成果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型战列巡洋舰,首舰据传拟命名为“艾赛湖”号。
不过,荷兰人之前也没造过大舰,即使有了基本设计要求,经验与技术也都是一片空白。自己造不成,那只能求助于外国,虽然确实荷兰人有求助法国人,求他们将新锐的敦刻尔克设计对荷兰公开,但是荷兰人依旧把主要希望寄托在希特勒的纳粹德国身上,双方甚至在年4月24日至25举行了非正式会谈。荷兰还提出,如果能拿到沙恩霍斯特级全套的设计,他们将从德国订购建造计划所需的所有设备。
敦刻尔克其实相比沙恩霍斯特也有不少优点,只是荷兰人很快将其排除在外了。
荷兰人自己也没闲着,年7月11日,在没有外国协助的情况下,他们就开始尝试完成设计草图,但是评价就很不乐观了,各种过时方案,宛若20年前的老古董。
其后就是荷兰与德国人漫长的谈判拉锯战,但是本来就没什么筹码的荷兰人自然没什么谈判的空间,最终荷兰人不得不接受德国人提出的全部条件,才从德国人手中获得了与沙恩霍斯特相似的战舰设计。
型战巡想象图不过德国人还是很狡猾的扣下了沙恩霍斯特的水下防御设计,荷兰人只得另谋出路,但是在意大利参观一番后,仍旧一无所获,当然这与意大利人藏起了他们宝贝的“普列塞”式防雷系统有关,结果最终荷兰人还是只能依靠自己完成水下部分设计。
当然,最终荷兰人的这个设计因为德国人的入侵无疾而终,但依旧不失为一款有趣的战舰。
最终设计排水量为吨,尽管推进系统没有确定——荷兰人从始至终对德国人的推进系统都是持怀疑态度,从一开始就一直有国产的备份计划。,马力是初始设计要求,但是最低要求也被卡死在,马力,有关资料普遍表示其最大航速可达34节。
型最终设计方案的内部详细结构图,来自《舰载武器》。
火力方面,3x3布局的mm主炮与沙恩霍斯特的毫无差别,如果按照设计要求只需要面对日本的那些重巡洋舰的话,那做到碾压应该是毫无压力的。
副炮则决定全部采用双联装博福斯mm火炮,虽然荷兰海军驱逐舰有采用老式单管版本,但是荷兰人却决定采用新款,只不过这是纯属停留在学术讨论层面上的装备。计划装备12门,战舰两侧各布置3组双联装炮座。
高炮则是博福斯40mm高炮与西斯帕诺20mm高炮的结合,总的来说,若副炮有对空能力的话,那配合14门40mm高炮与若干20mm高炮的防空水平,必然也是顶尖的水平了。
型从火力到船体到部分装甲布局基本上都学习了沙恩霍斯特。
而防御数据:主装甲帯厚度为毫米,向舰体内部倾斜18度;上部装甲带厚度为40毫米,角度垂直;防鱼雷舱壁40毫米,上甲板20毫米;主装甲甲板毫米,背板15毫米;下甲板30毫米;锅炉上烟道装甲在主甲板处厚度为毫米,下甲板部位厚度为75毫米;水下防防雷突出部直径1.5米;指择塔正面装甲厚度为毫米,顶部为毫米;舵机舱侧面钢板厚毫米,顶部为毫米;装甲舱壁厚40毫米;主炮塔正面钢板厚毫米,主甲板和上甲板之问的炮座装甲厚毫米,指择塔装甲厚40毫米;副炮塔正面钢板厚75毫米。
型战巡最终的装甲结构设计图总的来说,型是一款蛮有趣的战舰,拥有类似沙恩的样子,但是又有不少区别,比如没有沙恩那样的德味装甲,甚至穹甲也没有,但是有更好的水平装甲和机动性,不错的火力配合超群防空又足以称之为全能。若不视为战巡而单纯看做类似阿拉斯加一样的大巡的话,或许真是一个可出在游戏内的金币船,这里就稍作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