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是英国经济学家,因开创了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称著于世,被后人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资本主义的救世主”。凯恩斯写过许多经济学理论著作,开创了许多经济学理论,其中一个便是最大笨蛋理论,又称为博傻理论。
在剑桥担任教职期间,他希望今后能自由而专注地从事学术研究,不必为了金钱而烦恼,凯恩斯一开始的想法是通过课时费攒钱,他什么课都讲,经济学原理、货币理论、证券投资等。为此,他将自己形容为“一架按小时出售经济学的机器”,可惜,单凭课时费,即使凯恩斯累到吐血,也攒不了多少钱。
01凯恩斯炒出来的“最大笨蛋理论”
后来,凯恩斯想到了其他办法——做外汇投机。他借了几千英镑作为成本,仅仅过了4个月,他就净赚1万多英镑,相当于他讲课10年的收入。在做投机生意的过程中,凯恩斯悟出了一个道理,即后来广为人知的最大笨蛋理论。
最大笨蛋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愿意花高价买一文不值的东西,是因为期待着一个更大的笨蛋出更高的价钱将它买走。投机行为的关键就是判断有没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如果没有的话,自己就会是最大的笨蛋。
凯恩斯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解释这个理论:在选美比赛中,人们从张照片中选择自己认为最漂亮的脸蛋,通过投票选择,得票数最高的人将获得选美比赛的冠军,选中的人则会获得奖品。这时候,人们如何投票呢?简简单单地选择自己认为最漂亮的就能得奖吗?当然不是。正确的做法不是选择自己认为漂亮的那张脸,而是猜测大多数人会怎么选,大多数人怎么选,就跟着怎么选,哪怕她并不是最漂亮的那个,甚至是一个丑八怪,却是获得奖品最稳妥的方法。
在艺术品市场,人们都在用最大笨蛋理论购买藏品。不管一件艺术品是否真的有价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也有人愿意花高价买下,因为买家相信还有比自己更不懂行,但是钱多的笨蛋会将它买走。
股票市场的买入卖出用的也是最大笨蛋理论。许多人并不知道某只股票的真实价值,为什么还愿意花20块钱买入一股呢?因为人们预期,会有下一个人花25块钱甚至更高的价钱将这只股票买走。只要找到下一个人,问题只是盈利多少而已。
02最大笨蛋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案例
案例1、有背景的公司怎么骗了无数人?
年初的英国股票投机狂潮有这样一个插曲:有着ZF背景的英国南海公司成立,发行了最早的一批股票。从每股英镑左右开始上涨,涨幅惊人。看到如此好的行情,牛顿投入英镑购买了股票,两个月后挣了一倍。但牛顿马上后悔了,因为到7月份涨到了1股0英镑,增值8倍,于是他立刻再投入。没过多久,南海公司总资产严重缩水,许多人血本无归,牛顿也亏了2万英镑。
牛顿感慨地说:“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的疯狂。”
在这种疯狂的状态下,大家的心理是自己买贵了无所谓,只要找到一个比你更傻的人就成功了。
案例2、郁金香的泡沫悲剧
16世纪末,郁金香从土耳其传入荷兰。由于数量有限价格昂贵。在舆论的鼓吹下,荷兰人对郁金香表现出巨大狂热,竞相抢购郁金香球茎,并蔓延为全民的投机运动。
0元一朵郁金香花根,几天后就升值为2万元。面对如此暴利,人们争相变卖家产投资。这样的狂热持续一段时间后,由于卖方突然大量抛售,郁金香市场崩溃,一夜之间价格一泻千里。最大的笨蛋出现了,人们纷纷脱手郁金香,再没有人愿意“接盘了。
暴涨必有暴跌,当人们开始寻找替罪羊的时候,却极力回避荷兰全国上下一致无理性的投机这一罪魁祸首。投资者为自己的狂热付出了太大的代价。在郁金香经济昙花一现之后,荷兰的经济陷入了长期的大萧条。
案例3、恐慌情绪下的哄抢风波
今年年初一的抢口罩,到后来抢防护服、消毒水、双黄连,再到三月末的抢粮风波,似曾相识的画面,很快,全国多地超市的大米被抢购一空。甚至出现不良商家抬高米价,但是仍有恐慌的群众高价也要囤米。
当谣言澄清,大米抢购潮逐步退去,各地又纷纷涌现大米一族,可谓买也匆匆,退也匆匆。本质上购大米是一种自愿行为,你是高价买了大米,可是商家是有权不予退货的。你就可能不小心成了这场风波中最后一个傻瓜。
大家应该还记得去年6月份“优衣库衣服哄抢”事件,为了抢一件衣服彻夜排队,甚至大打出手,场面十分混乱。是什么让大家连素质体面都不要了?是因为联名品牌KAWS吗?可这已经是KAWS和优衣库第三次联名了。大部分抢购者并不了解什么KAWS,也不热爱优衣库,他们只是听说这是双方最后一次联名,物以稀为贵,认为这东西会涨价,倒手就能卖个好价钱。在潮牌二级交易App“有货UFO”和“毒”上,原价99元的KAWSUT价格涨到元到元不等。同样之前星巴克火爆网络的“猫爪杯”,一个杯子二手转卖涨价10倍,网友吐槽:难怪朋友圈里卖二手手机的朋友,也都搞起了倒卖“猫爪杯”的生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囔囔皆为利往。大家之所以如此拼命,是因为背后惊人的利润,但最后疯抢来的货是赚了一批还是砸在了手里?我们从优衣库哄抢狂潮之后的大批退货,某宝上99元一个仿真“猫爪杯”能看到一些答案。
对于市面上的所谓哄抢爆款涨价,我们要学会辨别,比如很多商家推出的限量、联名纪念款有时候是一种炒作行为仅仅是为了制造“饥饿营销”的假象。卖奶茶的都会雇几个“黄牛”排长队,营造出很畅销的场面。但我们要明白任何脱离了实物价值的买卖,最终都要有人接盘,这看似一场潮流单品的买卖,实则是博傻游戏。
03如何避免成为最大笨蛋
股票市场有这样一句话,“要博傻,不是最傻”,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到底有没有更大的笨蛋,并不是那么容易判断的。一不小心,博傻的人就会成为最大的笨蛋。即使明知道是一只垃圾股,不管净利润如何,市盈率如何,依然有人孤注一掷地投入资金,冒着高风险买进,这些人凭借的就是最大笨蛋理论,他们相信一定有比自己更笨的人会以更高的价格来买。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准确地判断行情,即使是股市老手,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没有永远的笨蛋,但是永远有一个最大笨蛋,就是不知道这个最大笨蛋是自己还是别人。
为什么很多人懂得博傻理论背后的风险,还是要义无反顾的投身进来呢?一个字,皆因“贪”。给你过多的黄金,你也拿不走;给你过轻,你觉得得到的太少,这就是人性。
通过上述博傻现象我们会发现,博傻游戏的背锅者往往具有以下3个特征:
1、想赚快钱;
2、从众心理,缺乏独立判断;
3、相信供求决定价格,而不是价值决定价格。
投资大师巴菲特早就说过:“投资要用大脑而不用腺体”。大脑要做的是判断企业前景经营和大众心理趋向,而腺体只会让人按照本能去做事。当然,也有人认为对于博傻现象,完全放弃也并非是最合理的理性,在自己可以掌控的水平上,适当保持一定程度的理性博傻,可以作为非理性市场中的一种投资策略。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正如道理许多人都懂,但是在人性的贪婪面前,多少人又能够成功守住自己的底线呢?
现实生活中,那些成为最傻的人,除了习惯性跟风投机炒作之外,还很贪婪。在博弈中,他们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益,总是期待最后一个傻子的出现,结果越贪婪越失去理性,一不小心成了最后一个接盘的笨蛋。所以,当贪念起时,别忘了提醒自己,贪婪会把你带向破产的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