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五彩斑斓的郁金香花田上,全副武装的士兵正气势汹汹地践踏着娇柔的花朵,骑在马上的指挥者不时发号施令。两名手持枪械的士兵向站在画面一侧的一名男子冲来。这名男子头戴高帽、颈饰皱领、身披黑大氅,是当时贵族的传统装束。他手持出鞘长剑,做好了战斗的准备。被他保卫的并不是老弱妇孺或奇珍异宝,而是放在脚边的一个小花盆,里面有一株刚刚绽开蓓蕾的郁金香,仔细观察会发现,它的花瓣和我们常见的单色郁金香并不相同,它有着红白相间的条纹。画面远处的风车显示出这一幕发生在荷兰。士兵们为什么要践踏郁金香,这位贵族男子又为什么不惜刀剑相向?要看懂法国画家杰罗姆(—)的这幅画,需要先了解一下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狂热”。
荷兰至今仍有“郁金香之国”的美誉,但其实它并不是这种花卉的原产地。郁金香原产于中亚环黑海地区,16世纪从奥斯曼帝国传入欧洲一些国家,荷兰最早的郁金香是植物学家克卢修斯从奥地利引入的。当时正值荷兰商业繁荣的“黄金时期”,创建了当时领先全世界的金融体系,东印度公司的海外贸易每次航行可以获得%的惊人利润。这一时期,这种鲜艳、硕大的花卉深受欢迎,成为商界新贵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成为荷兰富强昌盛的标志。郁金香很快成为彰显财富的奢侈品,人们不满足于培植普通的单色花朵,开始追捧多色花瓣的品种,这些多色花被赋予“大帝”“上将”等霸气的名称,一株较为珍稀的郁金香价格甚至相当于工匠年薪的10倍到15倍,不禁让人想到反映唐代贵族高价买牡丹的诗句“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其实,郁金香花瓣出现不同颜色的条纹,是鳞茎被病毒感染的结果,从而“分解”了花瓣原有的颜色。这种病毒仅能通过鳞茎传播,分球种植后也不确定能否继承母本的性状,因而培育新品种往往需要数年时间。荷兰政府试图通过限制产量来稳定市场,派士兵践踏花园就是当时的举措,但收效甚微。
郁金香价格不断飙升,给荷兰人带来了暴富之梦,男女老少都试图通过倒卖郁金香发一笔横财。年郁金香狂热达到巅峰,高昂的价格、漫长的等待期催生出了炒作泡沫,由于实体货物供不应求,买卖双方采用期货交易的形式,买主先支付2.5%的保证金,但拿不到花,卖方只能先“打白条”,要等花开放后再交货。买得“白条”的人通常会迅速将其转手卖出,有的“白条”甚至在一天内就十易其主,这种交易被形容为windhandel,意即“风之交易”。但当郁金香价格达到难以想象的高度后,市场终于崩溃,价格暴跌至5%,最后以荷兰政府宣布“以合约形式购买郁金香者,可以支付10%的金额取消合约”告终。有一些关于“郁金香狂热”的文章夸大了这一事件的影响,甚至称破产自杀者成千上万,但根据史料,因此倾家荡产者并不多。
在杰罗姆作画的19世纪80年代,正值法国巴黎证券交易所遭遇股市崩盘,这次金融危机被认为是法国整个19世纪最严重的一次,并引发了持续到20世纪初的经济衰退。杰罗姆选择“郁金香狂热”这个题材作画,也有以史为鉴之意。
本文来源: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