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你不知道的事中医和历史中的琥珀 [复制链接]

1#

有人觉得琥珀不过是21世纪刚刚走红的有机宝石,其在短短几年内就红得发紫,必然是资本炒作的力量。其实,琥珀在我国的中医学和历史上早就留下了自己的传奇故事,早在上千年前,琥珀就已经备受权贵名流的追捧了。

琥珀,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不仅源远流长,更一度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我国迄今为止通过考古发掘出的最早的琥珀制品来自于新石器时代。在四川广汉三星堆1号祭祀坑,出土过一枚心形琥珀坠饰,一面阴刻蝉背纹,一面阴刻蝉腹纹,非常精巧。可见,琥珀雕刻在我国至少也有上千年历史。

在历史上,如同*金、白银、翡翠和其他贵金属与宝石一样,但凡是开采上或是加工上越是有难度的,就越能与“权贵”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琥珀在古代也是如此,它是体现朝廷、官僚、贵族等级地位的服饰装饰器用之一。

《后汉书·西域传》有“大秦国有琥珀”之说,不过当时可能多为体积小的琥珀工艺品,如印章,像酒杯、瓶瓮等体积较大的琥珀制品非常罕见。到唐代,由于炼铁和开矿技术的成熟,出现了大量的琥珀实用器。一些上层社会的文人名流都能用上琥珀杯,其中,诗仙李白就留下了千古名句“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字里行间都流露着盛唐的华贵与奢靡。

宋代琥珀基本延续了唐代的状况。但是,辽金时期琥珀制品的考古出土数量达到多件,较前朝大增!这是因为抚顺发现了新的琥珀矿,也就是著名的抚顺琥珀。抚顺琥珀成了辽、金两朝祭祀的必备祭品,而其祭祀又以马、狮、春水秋山等题材多见,不过雕工通常比较粗犷。

接下来的明朝就不同了,明朝的许多工艺顺平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例如元青花。此时,琥珀的工艺水平也达到了一个小高峰,出现很多传世精品,物件也是相当丰富——从帽正、衣物上的镶嵌、带板到摆件把件、文房器物等,都是明代琥珀制品中比较常见的。明代琥珀雕刻的瑞兽线条饱满、细节丰满、神韵十足。清人喜欢的繁复风格,因此清代的琥珀制品比明朝更大个、更奢华、更稀有。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的琥珀鼻烟壶名满全球,至今仍令很多藏家趋之若鹜。

但是在中国古代,无论是抚顺琥珀还是其他的琥珀,都只是流存在上层社会和贵族皇族的玩物,距离普通人非常遥远。

此外,对琥珀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见于《山海经·南山经》,“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丽之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也就是说古人认为海中发现的琥珀,佩戴可令人“无疾”。琥珀,在我国古代被称为“虎魄”。《灵枢·本神》有说,“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又认为“肺藏气,气舍魄”,精足、气足则魄强而用,精神乃治。得“虎魄”,就相当于得了好精神,很多医学古籍对此都是认同的。

《名医别录》,这是琥珀正式入药记载最早的一本医学著作。书中对琥珀的药用功效定位为:“味甘,平,无*。主安五脏,定*魄,杀精魅邪*,消瘀血,通五淋.生永昌”,在这里,琥珀的三大功效被提炼了出来:定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唐书》载,西域康干河松木,人水一二年化为石,正与松、枫诸木沈入土化拍,同一理也。气味:甘,平,无*。主治:安五脏,定*魄,杀精魅邪*,消瘀血,通五淋。壮心,明目磨翳,止心痛癲邪,疗蛊*,破结瘕,治产后血枕痛。所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为了永葆青春和摄取芳香,也以琥珀为枕,有诗仙李白的诗句“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为证。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琥珀可以宁心神,安五脏、明心绪,定神魄,美容颜。

华夏先民对琥珀的理解不仅是配饰和藏品,而且认为琥珀有药用价值——事实上看过《山海经》的人就会发现,中医很喜欢发掘万事万物的药用价值,这种药用价值有时候是确有其事,有时候则是一种庇佑安康的心灵寄托和美好愿景。

纵观历史,琥珀不仅在历史的舞台上扮演了独特的角色,还具有深厚的医学价值。琥珀不仅仅是一块有机宝石,而是“时间孕育的精灵”。

怀南会何其有幸能将这些精灵介绍给您!想了解更多,请移步怀南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