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32期预告眼视光药学院生长因子合作实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的好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7157873.html

科研例会第三十二期

年1月21日16:00

科教楼6楼会议室

(佩戴口罩入场)

科研分享

李子一

《近视角膜矫形术周边屈光度变化的稳定性》

付金

《文献分享:白内障手术中聚维酮碘的使用和可能副作用》

李子一

级眼科学专业型硕士

导师:瞿佳教授

指导老师:金婉卿老师,邓如芝老师

研究方向:周边屈光与近视防控

近视角膜矫形术周边屈光度变化的稳定性

摘要:

角膜塑形镜(OK镜)可以改变相对周边屈光度(RPR),这被认为是其用于近视控制的关键机制,然而RPR的改变与近视控制效果之间的关系尚未研究清楚,同时周边散光在屈光发育中的作用也尚未确定。为了更好地描述RPR,我们采用矢量分析法来描述。屈光矢量分量J0(也称为J)描述了垂直90至°的交叉柱镜,J45描述了倾斜的45至°的交叉柱镜。在配戴OK镜后,J0表现出相对近视移位,无论年龄及屈光状态如何,其相对视网膜偏心都增加。在较年轻的成年人中,J0表现为近视度数逐渐变小,J45则通常显示较小的值,并且在整个视野范围内呈线性变化,而在鼻侧视野中则存在不受成年人屈光状态影响的相对远视。先前的研究表明,OK镜引起的屈光和球面像差的变化在一年后是稳定的,但是这个结果在RPR上尚未得到证实。如果OK镜会导致相对周边近视的转变,并在1到12个月的佩戴期间表现出稳定性;同时RPR的变化与轴上屈光变化相关,那么RPR与基线等效球镜、眼轴长度的关系及其变化将有助于描述RPR、OK镜与近视眼控制效果之间的关系。

付金

级眼科学专业型硕士

导师:陈鼎副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白内障术后干眼影响因素及相关机制

文献分享:白内障手术中聚维酮碘的使用和可能副作用

摘要:

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碘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杀菌剂,80年代以来,聚维酮碘(PI)溶液被应用于眼表和眼周皮肤,以预防白内障手术中的眼内炎。在体外,PI溶液在稀释浓度(0.05-1.0%)时杀灭细菌非常迅速。在许多情况下,PI在这些稀释浓度下比更传统的浓度(5%-10%)杀灭细菌更快。这是由于二原子游离碘在稀溶液中的可用性更高,稀溶液是PI的杀菌成分。研究表明,PI的体外*性和临床*性均与浓度有关。目前美国眼科学会(AAO)和欧洲白内障与屈光外科医生协会(ESCRS)关于PI使用的建议在手术前使用5%的PI。另一种给药策略是在整个白内障手术过程中重复使用稀释PI(每30秒0.25%)。本篇文章回顾了聚维酮碘的文献,重点介绍了基础科学和稀释PI的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