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方言歌唱下的革命热情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复制链接]

1#

方言歌唱下的革命热情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呦,一道道水。

咱们中央红军噢到陕北。

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

咱们的队伍势力壮。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雪白的头巾,系在腰上的鲜红腰带,是陕北歌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模样。在无尽的黄沙和枯黄的土地之间,这样的装扮崭新而亮眼。而当他们展开喉咙,放声歌唱的时候,高亢嘹亮的嗓音却比鲜红的腰带更加明亮,仿佛能穿透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让死气沉沉飞沙蓬草都开出花来。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意象就是如此。它以四四拍的节奏,从慢板引子对黄土地渺远的“一道道山来呦,一道道水”开始,绵长的唱腔烘托起了期待的氛围。我们在听到这句歌唱的时候,仿佛能看到黄土高原的乡亲们站在高处望着远方的山梁和河流,仿佛能看到每个人眼中期待的眼神。

▲陕北歌者油画

这首歌之所以是一个成功的作品,也正是因为从第一句开始,就将听众代入了一个戏剧性很强的氛围下。这些望着“一道道山”,对着“一道道水”的乡亲们,他们在期盼什么呢?这样的疑问正是上行乐句最后长音给出的潜台词。

而在第二句歌词中,就立刻得到了答案。“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这句歌词在这里连续地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对上一句情绪的延续,也是对期待的回答。但是当这句歌词第二次出现的是,它整体的情绪都出现了上扬。虽然是重复,但是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在表达——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红军真的来了。

▲陕北风貌

“一杆杆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咱们的队伍势力壮。”在红军向群众走来的时候,乡亲们看到了肃正的军容,也看到了队伍人丁兴旺的势力。在这一刹那,所有的期盼都成了真。而在音乐的勾勒下,乡亲们的面貌也十分清晰了起来。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使用方言歌唱的陕北民歌,在歌词上明显的出现了陕北方言里叠字的运用——在陕北方言里,叠字大多数表示的是心疼和可爱的意思,比如孩子叫“娃娃”,小酒杯子叫“盅盅”等等。这首歌的叠字运用正是为了显示陕北乡亲的亲热。

▲红军在陕北老照片

同时,《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作曲在音乐上也为了贴合方言腔调做出了许多细节处理,比如在“一”字的处理上,“一”字在古代汉语训诂中是入声字,而作为历史悠久的陕北方言,这个字依旧保留了一定的入声处理。因此在这首歌的音乐中,也使用了音级的四度跳进来表达这个入声的短促有力。

正是这些方言的使用,让《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乡亲们的容貌清晰可感,也带着听众进入了戏剧的情境。这首歌使用了三部曲式的呈现,歌曲在进入四二拍之后,快速的进入热闹的情境。这里的间奏骤变仿佛电影中的蒙太奇,将镜头立刻切到了红军与乡亲们相会的场景。

“千家万户,哎咳哎咳哟,把门儿开,哎咳哎咳呦。快把咱亲人迎进来,依儿呀儿来吧哟。”在这一段的歌词中,出现了许多虚字。虚字有腔无字,看起来是随口而歌,但是其实是在西北这片土地上流传已久的一种腔调。在明清俗曲中就有记录一种“甘肃调”或者“西秦腔”的腔调,它就有很多这样的虚字现象。

▲陕北乡亲迎接红军油画

这一段热烈的歌声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最重点的部分,也是情感最奔放的一部分。它几乎是以描摹的手法,讲述了陕北人喜迎红军的每个场面。这一段的旋律相对简单,几乎是简单的上下句进行重复,但是却突出了歌词的叙述性。

乡亲们把红军迎进家门,迎到热炕上坐下,多少知心话说也说不完。他们热情地端上了平时乡亲们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食物——热腾腾的油糕和滚滚的米酒。在音乐中,这一段的节奏感十分强烈,勾勒出了乡亲们欢快忙里忙外的场景。

在这一段旋律结束之后,当一切喧闹缓和下来的时候,信天游舒展的腔调在这里重新展现出魅力。“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呦,红艳艳。”悠扬的一声拖,仿佛将这片土地上最明亮的色彩余韵留在了听众的心中。

▲山丹丹花

山丹丹这种花与百合、郁金香一样,是一种球茎植物,它们可以生活在土壤相对干燥的地方,并且年年开出花来。在陕北流传着关于山丹丹的一种传说,听说它的球茎上每一年都会多开一朵花,有经验的农民通过花开的多少就能看出它已经经历过多少岁月。

西北的土地毕竟是贫瘠的,山丹丹再能适应这片土地,也只能每年多开一朵花。当红军来的时候,它却已经是漫山遍野红艳艳的开放了。山丹丹的开花为这首歌带来了一条时间的线索——可见陕北的农民已经处于封建的水深火热中,期盼解放有多么长的时间了。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在80年代才创作的民歌,它是为了改变60年代以来文化的贫瘠,在周总理的号召下创作的。当时,中央电台的好几个老同志提出了编排关于陕甘宁边区革命歌曲的想法。

▲陕北油画

这是一次集体创作,很快,他们就创作出了《咱们的领袖毛泽东》、《东征》、《军民大生产》和《翻身道情》,分别表现了对主席的歌颂,建立抗日根据地东渡的记述,军民大生产自力更生的赞歌,以及对土地改革的歌唱。

但是,陕甘宁边区多次被围剿,红军及时赶到的历史却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讨论之下,工作组决定结合陕北民歌《信天游》和陇东的《十八姐担水》创作出这首《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高保利、贠恩凤演唱

这首歌的奔放和浓郁的陕北风格正是被压抑了十年的创作热情的体现,它诚恳质朴,也细致精巧,自创作以来,这首歌被郭兰英、阿宝、廖昌永等多位歌唱家所演绎,每个版本的重点和改编也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时代下,它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虽然是一首新民歌,但是它也是陕北的一份精神财富,它结合了方言和信天游的形式,继承传统的同时也有创新的体现。这首歌也成功地勾勒出了年陕甘宁边区军民鱼水情的历史面貌,在我们心中它的旋律已经和一个时代挂钩,成为了一份记录历史最生动的材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